日本核辐射引发的恐慌17日在亚洲继续升级。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出现抢购食用碘盐的风潮,甚至有一些城市的超市中出现一袋盐难求或价格翻倍的局面。香港民众也出现抢购碘酒、食盐的现象。距离日本非常近的韩国还出现热购紫菜、海带的局面,甚至有韩国人通过网络从海外订购含碘药品。不过,《环球时报》记者17日采访的多名中外核应急专家纷纷告诫民众,过量服用碘盐、碘片不仅不能预防核辐射,还很有可能造成甲亢等严重后果。
亚洲多地“疯抢”碘制品
尽管日本核泄漏目前并没有直接影响中国,但是中国部分地区居民对核辐射的恐慌心理却在加剧,很多城市出现恐慌性抢购食盐的现象。英国广播公司17日报道说,这次抢购食盐风波由广东、浙江两省发端,很快波及全国多地,不少城市的商店都出现了食盐被抢购一空的情况。有些商家趁机抬价,平时一元多一包的食盐涨到十几元一包。中国盐业总公司为此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机制,要求全国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的安全供应。
这种恐慌不仅在内地弥漫,香港近日也出现抢购碘酒、食盐现象。据香港《太阳报》16日报道,港九药房总商会理事长刘爱国指出,过去两天许多市民购买碘酒,十多支存货已售罄。大埔区一家药房的负责人方先生也称,自日本大地震后,店内60支碘酒存货火速售罄,供货商称需一至两星期才能再进货。
据香港新城电台17日报道,继内地之后,香港也有人抢购食盐。在深水埗区一家超级市场,有几十人排队买盐,而店铺也坐地起价,由每包近2港元涨至5港元。有市民指,担心日后的盐会受污染,以及误信食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所以都来抢购储备用。由于多家超级市场和商铺的食盐已被抢购一空,有市民只好改为抢购豉油。
而在地理上邻近日本的韩国更感紧张,韩国国民日报网报道说,韩国国内也出现热购碘片和口罩等产品的情况。民众还开始关注含碘盐的紫菜、海带等食品。由于韩国国内并不生产销售放射性物质治疗药,所以很多人利用网络在海外购买。
中外专家称“补碘防核”被误传
食用含有碘的制品就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说法,受到中国核应急专家一致的反驳。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专家冯毅1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一般在世界各国的核工厂周围,都会储存一定数量应急碘片,这是为了在核电站早期泄漏之时给周边居民服用。冯毅说,食用碘片防核辐射的原理是使对核辐射非常敏感的甲状腺提前吸收足够的碘,短期内处于饱和状态,对甲状腺起到保护作用。不过,过量摄入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造成甲亢症状。
伦敦智库、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核放射及工业安全专家迈尔科姆·格里姆斯顿1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不是一个以海盐为主的消费国,同时海水遭遇核污染的可能性非常低。目前,日本造成的核辐射其实对于中国来说影响非常有限。
中国食用盐安全有保证
有分析认为,民众大量抢购食用盐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核辐射污染海水,所以提前囤积一些“健康”的盐。对此,冯毅表示,对于以福岛核电站为圆心方圆20到30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控制区,由于烟云和水体的影响,很有可能对周边环境以及食物链构成一定影响,不过目前整个污染范围还处于一个局域的辐射风险影响之下,对中国的影响很小,即使有部分核废弃物能够到达中国,对人体的危害也很有限。如果因此担心对于中国的海盐产生影响就显得太缺少常识。
路透社报道说,中国的食盐其实大部分都是井矿盐,海盐总量并不高。即便是沿海的广东省大概也只有3成左右的食盐是海盐,并且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民众也不用担心,因为海水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中国的井矿盐资源充裕,包括四川、湖北、湖南、云南、江西、河南、重庆等省市都是主要的井矿盐产区。
中国盐业总公司食盐专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1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中国即使不靠海盐,也完全可以满足全国食用盐需求。目前全国食用盐几大来源中,海盐的比例大约占30%,比较主要的食盐来源是井矿盐,比例大概占到63%。其中海盐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河北、辽宁、天津等几大北方海盐产区。而且,海盐产区也未必全是在使用海盐,比如山东省内很大一部分人是在食用井矿盐。据这名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原盐的年生产能力大概是7000万吨左右,而食用盐的消耗量大概是880万吨左右,如果需要,大量的原盐完全可以在添加碘等成分之后作为食用盐使用。